相信大家对赤地榆的功效和作用了解不多。地榆具有消炎,止血的功效,地榆具有主治肠炎,痢疾的作用。以下文章将详细介绍地榆的功效和作用,以及地榆的功效和禁忌。
1.《活法机要》记载:地榆治久病肠风,痛痒不止;地榆五钱,苍术一两。水份2小时,煎1小时,空心服,日服。
2.《补缺肘后方》记载:地榆治蛇毒:地榆根,捣绞取汁饮用,兼以渍疮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:地榆排脓,止吐血,鼻洪,月经不止,血崩,产前后诸血疾,赤白痢并水泻,浓煎止肠风。
4.《沈氏尊生书》地榆甘草汤记载:地榆治便血:地榆四两,炙甘草三两。每个金额为5美元,水2美元,入砂仁末1美元,煎盏半服。
5.《唐本草》记载:地榆主要患有十二种疾病。
6.《滇南本草》记载:地榆治红白痢,禁口痢:白地榆二钱,炒五个乌梅,山楂一钱。煎服。红痢红糖为引,白痢白糖为引。
7.《本草正》记载:地榆清火明目。治疗带浊痔漏,产后阴气散失。还能收敛盗汗,治疗热痞。
8.《补缺肘后方》记载:地榆治犬咬人:地榆根末,服方寸匕,日一、二,亦末敷疮,生根捣敷好。
9.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记载:地榆治疗无名肿毒、疖肿、痈肿、深脓肿:地榆500克、田基黄200克、研末、田七粉5~15克。加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,外用患处。
10.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记载:地榆治烧烫伤:地榆根炒炭存性,磨粉,用麻油调成50%软膏,涂于创面,每日数次。
11.地榆治疗湿疹:地榆面和锻石膏面各22个,干矾12个。研究均匀,加凡士林30-42个,外用调膏。
12.《圣济总录》地榆汤记载:地榆治血痢不止:地榆二两,甘草(炙、锉)半两。上二味粗捣筛。每次服用五钱匕首,用水一次,煎七分,去渣,温服,日夜一次。
13.《纲目》记载:地榆除焦热外,治大小便血证。止血,取截片炒用,其梢则可行血,不可不知。杨士瀛云:诸疮痛者加地榆,痒者加黄芩。汁液酿造:治风痹,补脑。捣碎涂虎,狗,蛇,虫伤。
14.《本草正义》记载:地榆苦寒,是凉血之专剂。女性乳痛带下,多因肝经郁火不疏,苦寒以清泄之,则肝气疏达,斯痛可已带可止;然气滞痰凝之乳痛,以及气虚不摄之带下,非其治也。止痛除恶肉,均外疮言之,血热火盛,则痛而多恶肉,地榆清热凉血,故止痛作痛,可除恶肉。
15.《圣惠方》记载:地榆治妇人漏红不止,令人黄瘦虚渴:地榆二两(细锉),以醋一升,煮十余沸,去渣,食前稍热服一合。还可治疗呕血。
16.《开宝本草》记载:地榆止冷、热、痢疾。
17.内蒙古《中古《中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记载:地榆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:生地榆、太子参各一两,或加牛膝一两,水煎服,连续2月。
18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记载:地榆治胃痛,胃肠出血。
19.《别录》记载:地榆止脓血,诸痿,恶疮,消酒,除渴,补绝伤,产后内塞,可作金疮膏。主内漏不止,血不足。
20.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记载:地榆治湿疹:地榆面十五两,密陀僧三十两。研匀,加凡士林三四十两,外用调膏。
21.《本草求真》记载: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,则可入下焦血分除热,从下解。又言性沉涩,凡人症患吐血崩溃中肠风血痢等症,得此可涩血不解。如此不无两歧,如此热不除,则血不止,如此热不除,则血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此热不止,如药也。
22.《药物图考》记载:地榆调敷汤火伤,疳疮溃烂。
23.《纲目》记载:地榆汁酿酒:治风痹,补脑。捣汁涂虎,狗,蛇,虫伤。
24.《药化义》记载:地榆解诸热毒痈。
25.《滇南本草》记载:地榆治酒寒,面寒,腹痛。
26.《药性论》记载:地榆止血痢蚀脓。
27.《儿童卫生总微方论》记载:地榆治面疮赤肿痛:地榆八两(细锉),水一斗,煮至五升,去渣,适寒温洗。
28.《本经》记载:地榆主妇七伤,带病,止痛,除恶肉,止汗,治疗金疮。
29.地榆治疗湿疹:地榆一两,加水两碗,煎成半碗,用纱布湿敷。
30.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记载:地榆治急性菌痢:水橄榄根研粉,成人每服3-6分,每日3次,儿童减半。
31.《本草选旨》记载:地榆以之止血,取上截炒用。用于行血,取下截生。用于敛血,则同归,芍。用于清热,则同归,连。用于治湿,则同归,芩。用于治疗血痛,则同归,茱萸。用于温经益血,则同归,姜。大抵酸敛寒收之剂,得补则守,得寒则凝,得暖而益血归经,善用者自得。
虚寒者忌服地榆。
1.《本草经集注》记载:地榆得发良。地榆恶麦冬。
2.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虚寒人及水泻、白痢,即不能轻使地榆。
3.《本草经疏》记载:胎产虚寒泄泻,血崩脾虚泄泻,禁止使用地榆。
4.《本草汇言》记载:痈疮久病无火,并有阳衰血证,禁用地榆。
5.《医学入门》记载:虚寒冷痢禁用地榆。热痢初起也不可用,恐涩早也不可用。
6.《本经逢原》记载:气虚下陷、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涩者,又为切禁。表现为伤胃,误服多致口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