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春雨绵绵,天气微寒,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,在外的人们纷纷回乡祭祖,这个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,就连国家也将清明定位法定节假日。
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清明的来历,以及为什么又被称为“寒食”。
公元前617年,晋国骊姬作乱,诬陷太子申生,因重耳(晋文公)与太子哥哥关系亲近,遭到晋献公的追杀。
重耳不得不流亡他乡,因他礼贤下士,虽然他十分落魄,但仍有许多有才能的人誓死追随。比较知名的有狐偃、赵衰、司空子季、介子推等。
到了卫国地界时,卫文公不愿得罪晋献公,对重耳一行人不接见,重耳等人不得不拖着疲惫之躯继续流亡,偏偏这时候重耳的一名随从偷了他的钱财和干粮,逃的无影无踪。
重耳等人过起了沿路乞讨的生活,当他们像一个农夫乞讨时,农夫递给重耳一把泥土,以此来羞辱他。
后来重耳饿的实在挺不住了,就坐在地下不走,介子推用佩刀在大腿上割了一块肉,给重耳煮了一碗肉羹,饥肠辘辘的重耳吃的狼吞虎咽,对介子推十分感激。
后来重耳流落到秦国,得到秦穆公的支持,重返晋国,登上国君之位,是为晋文公。
晋文公对曾经追随过他的人大肆封赏,就连偷他钱财的人也得到了官职。可他偏偏就忘了曾经“割肉啖君”的介子推。
介子推一怒之下离开重耳,带上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山林。后来重耳在手下的提醒下想起了介子推,急忙派人召介子推入宫受封,可得到的消息是介子推已隐入深林。
重耳又命人去搜山,可是绵延数十里的山脉哪里去找,这时有人献计,三面放火烧山,一面留出缺口,在出口处等待介子推。
于是重耳命人烧山,大火蔓延,没多久就把数十里的大山烧了个干净,可是依然没见到介子推的人影,重耳命人漫山遍野的搜寻,终于在一处山洞门口发现了介子推的尸体,介子推和他老母亲都被烧成了焦炭。
重耳不禁流下眼泪,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不许生火,吃饭也只是生冷的食物,于是就有了“寒食”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