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室外气温达到30℃以上,体内水分易流失,再加上新陈代谢速度加快,没有及时补充水分,会导致脱水,从而增加心脏承受的压力。心脏需加倍泵血,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新鲜血液和氧气,维持脏器机能正常运转。因此炎热夏季应好好呵护心脏,特别是房颤患者。
1、出门避开太热的时间段
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室外气温太高,此时间段出门可增加心脏负荷,易诱发房颤,甚至会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,所以此时间段不要出门。
2、避免受到阳光直射
夏季气温比较高,紫外线强烈,不仅造成中暑,而且也会损害皮肤,使得皮肤晒伤,因此紫外线强烈时尽量不要出门,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外出活动;出门前应涂抹防晒霜、穿防晒衣或打遮阳伞。如果在室内非常闷热,应打开空调或风扇来降温,也可以洗温水澡。
3、适当补充水分
提醒自己多喝水,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,利于心脏向组织器官和肌肉输送血液。身体出汗太多,会使得体内电解质和液体流失,从而导致房颤,因此不能让身体脱水。保证每天的喝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,注意小口慢喝,每1~2个小时喝200~300毫升左右就行。
4、远离酒精
夏季不少人喜欢喝啤酒,但酒精有利尿作用,喝太多啤酒可造成机体脱水,降低体温调节能力,增加心脏承受的负担,因此应拒绝喝含酒精的任何饮料。
5、穿质地轻薄的衣服
高温天气再加上脱水,易造成头痛头晕、皮肤潮红和意识模糊以及心跳速度加快等,尤其是房颤患者易出现中暑。夏季应选择质地轻薄、宽松且浅色的衣服,纯棉或丝绸材质的比较好。
6、避免户外锻炼
剧烈运动是诱发房颤的高风险因素,高温天气锻炼可增加心脏承受的负担,从而诱发或加重房颤。室外温度达到30℃以上、湿度达到60%以上就不能户外活动。
7、多关注天气预报
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炎热指数,着重看温度和湿度。一般,随着体温升高,汗液经皮肤蒸发,从而维持恒定体温。但湿度太大就会影响汗液蒸发,身体不能冷却,从而加重房颤,所以应多关注温度和湿度。室外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出门,尽量等到太阳下山后再出门。
温馨提示
凡是有心脏病的患者,高温天气外出时尽量由家属陪伴,家属需知中暑和房颤发作的症状,一旦出现恶心呕吐、心跳速度不规则、疲劳和头晕等,还需立即拨打120急救,抢救生命做到争分夺秒。
另外,夏季应正确使用空调,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℃,开空调2~3个小时后应关闭,再打开窗户30~60分钟,有利于空气流通,降低空气中微生物浓度。此外,房颤患者应留意自身症状,只要有任何不适应及早就医。
家庭医生在线专稿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