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,相信大家对于它的功效还不是特别了解。它具有消积,杀虫的功效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阿魏的功效和作用吧。
杀虫;截疟。主症瘕痞块;虫积;食积;胸腹胀满;冷痛;疟疾;痢疾。用于肉食积滞,瘀血癥瘕,腹中痞块,虫积腹痛。
《唐本草》注云:“体性极臭而能止臭,亦为奇物也。”《本草乘雅半偈》注云:“极臭之物,当与极香同旨,故得以臭止臭。”又记日;“元时充食料,根名稳展,用淹羊肉,转更香矣,盛亦不色变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亦载:“常食用之,云去臭气。”故临床用治1:1臭,汗臭和腋臭等证。
本品辛散苦降,行气解郁,兼入血分,破血祛瘀,有消积除痞之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载其能“消积,散痞,用于肉食积滞,瘀血瘕瘕,腹中痞块,” 《景岳全书》说:“积聚之病,凡饮食、血气、风寒之属皆能致之。”瘕瘕积聚之证,多因肝脾受损,脏腑失和,气机阻滞,瘀血内停,或兼痰湿凝滞,因而成病。”《丹溪手镜》曰:“瘕者,系于气,瘕者,系于血。”提出:“凡积病不可用药下,使损真气,病亦不去,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。”《本草求真》曰:“其味既兼辛与温,则气更活不滞,故书载治痞辟秽,服之最为得宜,”因而阿魏常用于肝气郁滞,食滞痰阻,气滞血阻,瘀血内结等,所致之癓瘕积聚,皆可用本品治疗。
阿魏辛苦温,虫得辛则伏,得苦则下,得温则除,为杀虫之良药。因此临床可治蛔虫、绦虫、钩虫、蛲虫、姜片虫等病:早载于《唐本草》谓之:“主杀诸小虫。”
该药既辛且苦,辛能行散阳邪之毒,苦能降阴邪之毒,又当其极臭,辟秽解毒。凡误食毒蕈,或死畜臭肉,皆可应用。故《日华子本草》曰:“御一切蕈菜毒。”《本草汇编》曰:“解自死牛、羊、马肉诸毒。”
《本草正》载其性热,入脾胃,温中敬寒,行气止痛。凡脘腹疼痛,属寒凝滞,症见:胃痛暴作、恶寒喜暖、脘腹得温则痛减,遇寒则痛增,口和不渴,喜热饮,苔薄白,脉弦紧者,均宜用之。
疟疾为疟邪侵入人体,伏于半表半里,内搏五脏,横连募原,而行起以寒战、壮热、头痛、汗出、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。本品具有:最辛、走窜之力盛;最温,温散之功更助辛行,则而透达募原,窜游五脏,祛除伏于半表半里等处疟邪,以施除邪截疟;温阳透邪之效。因此,临床用于治疗疟疾。其物又极臭,有辟秽、解毒、除瘴之长,宜用于较重的瘴疟。王谬《百一选方》载:“夔州潭远病疟半年。故人窦叟授方:用真阿魏,好彤砂各一两,研匀,米糊和,丸皂子大。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,即愈。世人治疟,惟用常山,砒霜毒物,多有所损。此方平易,人所不知。”
《内经》曰:“气厚者为阳”。阿魏体气极臭,是为阳中之阳。《内经》又早:“阴成形。”本品为液状沿于根部,取出之汁,久乃坚凝,而为阴中之阴。加之味苦。故曰一物两极。功能正如《本草乘雅半偈》曰: “阿,倚也,衡也,上倚以下取平,权轻重,度长短,故主诸疾,倚之各取其平。”该药专入脾胃两经,本为一物两极;极阳之辛温,能温中健脾,升举阳气上行;极阴之沉苦,又能降逆胃气,导泻湿浊下行。用治霍乱最效。而霍乱由外感时邪,内伤饮食,湿壅中焦,升降格拒、引起脾胃功能紊乱,运化失司,脾陷胃逆,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,清浊相干,挥霍撩乱成病。《景岳全书》曰:“治法,当引清气上升,使浊气下降,无有不安。”因此,《本草纲目》日其:“主霍乱心腹痛。”阿魏升清降浊,以治疗霍乱甚效,加上此物“功能捷如影响,第臭恶特甚”(《本草乘雅半偈》)。故宜治霍乱之重证。